HC愛筆記財經

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

投資前最重要的事-認識風險 (2018-06-01 更新)

認識風險 (Risk)

風險意指不確定性,也表示虧損的可能性。一般投資人在找尋投資標的時,正常來說會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度,在承受範圍內傾向找尋風險較低的投資,而非較高風險的投資,這就是所謂的風險規避,畢竟沒有任何一個人喜歡不確定性。

投資人在建構自己的投資組合時,除了在意報酬以外,還必須要注意這三件事情:理解風險、衡量風險以及控制風險。當我們正確認識風險之後,遇到無法預期的突發事件,例如:金融危機、世界大戰,我們才有辦法理性的處理,不會做出不當的決策。


風險與報酬的關係

一般人對於風險與報酬的認知,可以用下圖一粗略的來表示,其橫軸表示風險,從最左側開始風險為最低,到最右側風險為最高,圖中的實線一路往右上角上升傾斜,表示若是承受了較高的風險,預期應可以拿到較高的報酬。

這樣的傾斜線是效率市場上平衡調整過後的結果,舉個例子來說,假設今天政府債券的利率為5%,而投資大型股票的報酬也是5%,一般人認為政府債券的風險較股票低,而由於投資人有風險規避的傾向,所以聰明的投資人就會努力的賣掉大型股票(導致股票價格下跌,利率提高),將資金努力的買進政府債券(導致債券的價格提高,利率下跌),經過這樣一來一往的平衡過後,政府債券的利率就會較低,而股票報酬率則會提高,也就是說,市場上的投資工具其報酬率就會根據風險來做調整。
圖一、風險報酬關係圖

修正後風險與報酬分布的關係

上述的風險報酬關係圖,其實存在著一個小問題,他並沒有提醒投資人,高風險並不保證可以拿到高報酬,所以有了修正過後的風險報酬關係圖,如下圖二。這個圖是《投資最重要的事》作者霍華馬可斯對於風險與報酬的闡述,這也是我看過所有書籍當中,詮釋的最好的一個關係圖。在這個圖示上,可以看到四個節點各有一個常態分布曲線圖,這表示在這四個節點中,其風險含有不確定性,導致其獲取的報酬(縱軸)會在常態分布曲線圖的垂直區間內震盪,風險較高的投資,其震盪的幅度就越大。由此圖就可以說明,高風險有機會獲取高報酬,但同時,也有同等的機率拿到更低的報酬(甚至是負報酬),這也說明了,風險即是虧損可能性,風險越高虧損的可能性也會跟著提高
圖二、風險與報酬分布關係圖

量化風險的指標 - 標準差

一般我們會使用標準差作為量化風險的指標,標準差越大表示其報酬的波動程度較大(報酬大起大落),故認為其風險較高,反之,標準差越小,表示報酬的波動程度較小(報酬穩定),其風險較低。

為了避免太多的數學算式,這邊就不解釋如何計算標準差(可以使用 Google 試算表或是 Excel 的 STDEV() 公式,可以算出一組資料的標準差。),直接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,假設某檔股票五年下來的平均年化報酬率為10%,標準差為5%,由這個過去的資料,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常態機率的分布圖(如下圖三),來評估這檔股票可能獲得的報酬與其機率,從中間平均值的左右各一個標準差以內,報酬即為5%~15%,報酬發生在這一塊的區間的機率為34.1%+34.1%=68.2%,同理類推,再往左右加減一個標準差,報酬發生在0%~5%或是15%~20%這一個區間的機率是13.6%,報酬是-5%~0%或是20%~25%的機率是2.1%,而報酬低於-5%或是超過25%的機率只有0.1%。


圖三、標準差推算可能獲得的報酬與其機率

根據標準差及常態機率分布圖,可以得知你可能獲得的報酬區間,以及其機率,如此一來,即可簡易的評估投資的風險。

舉個風險的實際應用,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疑惑,股票長期下來的報酬比債券來得高,為什麼我們還是要進行股債配置?為什麼不使用全股票的投資組合就好?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於這兩種投資組合的風險不同,全股票的投資組合,他的標準差一定較股債組合來得高,標準差高伴隨著就是波動程度大,而波動程度大,虧損的機率就會增加。反之,加入債券則可以讓標準差變小,也就是降低波動程度。

所以,債券加入資產中需要佔幾成的比例,這件事情則是因人而異、也因年紀而異,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,還是要根據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,來做最適合的資產配置。

延伸閱讀:




喜歡本文的朋友,歡迎到Facebook粉絲專頁HC愛筆記財經部落格按讚,隨時得知最新文章的消息。

愛心做公益活動,本站廣告收入的一部分,將於每個月初撥款至值得信賴的慈善機構,回饋於社會。還請讀者朋友們,不吝發揮你的愛心,謝謝你的幫忙與支持。

1 則留言:

  1. "他的標準差一定較股債組合來得高,標準差高伴隨著就是波動程度大,而波動程度大,虧損的機率就會增加"==> 按大數法則 也就是放長期 報酬會驅近圖二中那些黑點,那不是說只要放長期 越大風險值X 可得越大報酬Y? (不談心理等因素,單就數學上)這不是鼓勵長期者應取最大風險值。。。

    回覆刪除